保你健康宝典 |
癌症面面观 |
保健丛书连载引言 |
目录 |
我o1 |
自序o2 |
我身為證o3 |
緒論o4 |
起源與發展略說o5 |
依據之一o6.1 |
依據之二o6.2 |
施治精神o7 |
脊椎病變及壓迫o8 |
整復對疾病的影響o9.1 |
運動傷害o10.1 |
慢性病o11 |
婦科o12 |
長者之病o13 |
4.脊椎壓迫與病變的原因略說
4-1.頸椎神經受壓迫的原因
頸一椎又名環椎、就是轉動如環的意思。活動越靈活,亦代表越不穩定;大動作或長時間的固定動作、姿勢,皆易導致異常錯位而壓迫頸椎神經。例如;長期夾電話工作者、低頭工作者、常以沙發扶手當枕頭者、躺在床上看書、看電視者及喜歡跳水者以及枕頭過高、側睡或趴睡等,均容易引起頸椎弧度改變,而壓迫頸椎神經或椎動脈,造成症狀。
頸二椎又名軸椎,意為功能及動作的中心軸;受壓的主因來自軸根的異動,亦即頸椎的下段椎體或脊椎的下段椎體錯位導致,即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例如,側睡,以及側睡的同時兩腳如方字姿勢;喜歡靠一邊坐而左右負擔不均;或不知不覺兩腳一前一後成習慣,尤其開車時。
頸三椎以下通常來自於雙肩或雙手、雙臂使用過度不平衡,以及來自頸椎的下段椎體或脊椎的下段椎體錯位導致,但側睡或趴睡仍是主要原因。
4-2.頸椎神經及病變
簡單地說,上段頸一椎、頸二椎神經屬於頸叢神經,分布於頭部及臉部。若此段神經受壓迫,將造成腦神經衰弱、失眠、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等頭部症狀,以及臉色蒼白、皮膚粗糙、眼、耳、鼻等臉部症狀、包括梅尼爾氏症、鼻過敏以及腸病毒等,並對腦神經、腦幹組織病變有直接的關係,亦是重大慢性病的主因之一。
頸三椎以下中段以獨立的橫膈瞙神經為主,對呼吸機制有絕對的影響;若肩鎖關節的可動性被限制,會導致吸氣困難、沉重胸悶等。
下段五椎以下頸脊椎神經屬於臂叢神經,分布於兩手,包括肩、肘、手臂及手指。若此段神經受壓迫,將造成兩手無力、痠麻、疼痛、冬天冰冷、兩手指節張握不全、五十肩、手肘、腕疼痛等症狀。
又因頸椎動脈自心臟發出,從每節頸椎的橫突孔由下而上貫穿至腦部;若頸椎中任何一節移位,將壓迫椎動脈,造成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引起腦部缺氧及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因而容易造成頭暈、頭痛、高血壓、腦血管阻塞及中風等血液系統症狀。
4-3.胸椎神經受壓迫的原因
最常見於長期單邊單方向工作或肩挑重物、長期姿勢不正(如躺在床上看書、看電視)、長期運動及活動左右負荷不均。單邊運動造成兩側胸椎肌肉鬆緊度不均,骨盤傾斜造成胸椎產生代償性側彎,均為造成胸椎側彎、胸椎神經壓迫的原因。其它如外力重擊、車禍、或碰撞等,亦會引起胸椎神經受壓迫而造成胸腔器官(如心、肺、肝、胃、腎等)症。
一般的脊椎側彎都以胸椎部位較顯著;是因為胸椎「前接胸骨,後接脊椎以肋骨連接前後,當側彎產生後、肋骨弓因受力而凹凸變形。常年活動不良或受力不均便會造成側彎。胸椎側彎又會連鎖向上或向下發展,造成頸椎及腰椎的力學不平衡受力,以致長期引起代償性的機制而惡性循環加重側彎。
其實,凡事其來有自;胸椎在軀體的中段,其所以會有較大的變化,是來自骨盆帶的不協調。以專業術語來說,胸椎乃補償性側彎,因軀體的基座──骨盆帶受力不均,因而迫使骨盆不對稱而造成夾在骨盆之間的脊椎,被骨盆扭轉以致形成側彎。這是眾多從事復健、矯正、整復等專業人員的爭議點,讀者請試著從結構力學的運動機制去理解。(問問老人家,雙手掌是如何搓麻成繩)
4-4.胸椎神經及病變
由於胸椎有十二節,管轄區域較廣泛,故宜區分為三區塊較為容易理解。
上段胸椎神經屬「肺心神經」,負責如心臟及肺等胸腔器官。若此段神經受壓迫,將造成心臟、氣管、呼吸道、肺臟、乳房等症狀,較常見的症狀為胸悶、心悸及呼吸困難、血壓不正常、免疫功能低下及鼻過敏等。
中段胸椎神經屬「內臟大神經」,分布於腹腔器官,負責肝、胃、膽、十二指腸、胰臟、脾臟及小腸等器官。若此段神經受壓迫,將引起這些器官發生問題,較常見的症狀為疲勞、胃口不佳及消化不良、肝膽各種疾病,與糖尿病亦有重要關係;此外,還有腺體、激素分泌不協調或容易增生組織或莫名發炎等症狀。
下段胸椎神經屬於「內臟中神經」,分布於腹腔及腸系膜上器官,負責腎、大腸、膀胱以及部分與生殖系有關器官的功能等。若此段神經受壓迫,將引起這些器官發生問題,較常見的症狀為兩腳水腫、頻尿、便祕及消化吸收不良,以及脹氣、易引起腹腔及腸系膜上器官急性狀、潰瘍等;與呼吸機制的橫膈瞙活動功能也有關係。
4-5.腰椎及薦椎受壓迫的原因
最常見是由坐姿不良所引起(坐沙發椅、翹腳);其次為長年工作勞累致使脊椎兩側肌肉張力不平衡所引起;以及因常彎腰拿物,致使椎間盤(俗稱軟骨)突出所引起;因肥胖使腰椎長期支撐過重,造成腰椎滑脫所引起;因鈣質流失或攝取不足以致肌張力低下所引起;因長期坐辦公桌(不如說是趴辦公桌)而造成肌肉韌帶疲勞所引起;因缺乏運動造成肌肉延展性與耐力功能降低所引起;以及因運動傷害、外傷、床墊過軟等原因,均可造成腰椎神經受壓迫。
此外,重要的還有:直立時的兩腳外扭(腳掌外八型);坐姿的彎腰駝背;以及側睡或趴睡等所造成的腰、頸椎轉折,迫使骨盆、薦椎扭轉壓迫。
上述動作也連鎖牽引肩頸區塊平衡失調;因脊椎周邊的韌帶、肌肉組織結構不平衡,致使波及肌彈性不良,所有脊椎都容易偏移。
4-6.腰椎及薦椎病變
此段神經屬腰叢及薦叢神經,其軀體神經分布於兩腿,包括大腿、膝蓋、小腿、腳踝及腳掌;其內臟神經屬「內臟小神經」、「腰內臟神經」及「內臟薦椎神經」,分布於腸系膜及骨盤內器官,負責子宮、卵巢、膀胱、肛門及生殖器官。較常見症狀為坐骨神經受壓迫造成兩腳或單腳疼痛、無力、痠麻、冬天冰冷、膝關節各種關節病變、腳踝痛,慣性腳踝扭傷、慣性閃腰以及月經不順、月經疼痛、子宮或卵巢腫瘤、痔瘡、性無能還有男性獨有的攝護腺肥大及相關疾病等症狀。
脊椎偏移,是經常「落枕」、感冒、過敏、胸悶,心悸以及心律不整、還有「腰疼」睡眠不佳以及肩頸不適的主要原因。
慢性疾病、腎臟、甲狀腺、副甲狀腺等疾病,造成礦物質(含鈣質)代謝異常之外,椎體平面受力不等易局部退化萎縮,受力點的軟骨組織亦容易鈣化,影響脊椎結構的靈活度甚鉅;尤其最易造成腰椎神經及坐骨神經壓迫,造成腰痠背痛、腳麻、腿無力、行動不便、便祕、頻尿及腎功能低下或發炎等。
4-7.斜肩
斜肩大都發生在年輕女性,因為荷爾蒙以及姿勢不正確所致。女性的韌帶較男性柔軟,因為骨骼的連接主要靠韌帶的支撐,次要支撐為肌肉組織;所以,如果韌帶及肌肉組織較差,就會慢慢形成拉力及穩定力不足,「斜肩」現象便由此而起。
斜肩和手部的運動有關之外,手臂的肘腕關節其懸吊在肩關節上而運動,肩鎖肱骨三者之間的互動機制可直接影響肘腕關節的正確性與活動功能;如加上運動中的肘關節受力不當、不平衡,像是網球肘之類的毛病便因此產生。另外,扭毛巾或使用小老鼠不正確也會造成腕關節受傷。所以,肩肘腕及臂部的各種疾病,皆來自有肩關節的錯位,再加上持續性的時間因素,才有肘或腕關節的問題;此乃結構系統的次序問題。
脊椎是人體直立的「樑柱」,ㄈ字型的肋骨連接胸骨和脊椎;因為第一、第二肋骨的ㄈ型圈較小,支撐骨架組織的範圍較小,兩肩就因骨架走樣,較易形成斜肩。斜肩的患者雖然有肌肉張力形成,卻因虛弱的鬆弛而代謝不良,經常因代謝產物的囤積,又促使兩肩經常僵硬,甚至周邊的肩胛都會有痠疼的現象;這乃關節錯位導致的功能性運動障礙。
4-8.腳掌骨與內翻掌
腳掌骨一共有二十六塊骨頭,各掌骨間關節受限主要因為:1.腳掌扭傷(有些是運動造成)而內翻者;2.長期腿部不良於行引起(如小兒痲痺症);3.長期鞋子使掌骨活動受限(尤其高跟鞋),此時最易撕裂傷的韌帶為「跟腓韌帶」,這是較難復元的;此外,並容易形成「習慣性扭傷」。
韌帶則主要用來穩住兩骨之間的穩定度及有效活動,其撕裂、拉傷的緣由乃是因為兩骨之間的位置被迫改變、距離加大而傷及韌帶。故骨系的傷患,治療應著重在兩骨之間的關係復位,解除過度拉、撕、扭的起因,才是正確的治療方式。
各掌骨間活動受力不平均,則會引起神經壓迫,甚至可看到部份隆起,一般在「跗蹠關節隆起」或「楔子骨隆起」。簡言之,膝下腓骨隆起、外踝隆起以及膝上內骨髁突出且痠痛者,起因便如上所述。
各掌骨可活動性對於走路的平衡、軀體結構的穩定與耐力影響很大;尤其後跟外側受力或磨損大時,薦骨及髖骨和腰椎也會連鎖地受到影響,因而受害不小。
4-9.兩腿之長短
兩腿支撐全身的體重活動。大腿(股骨)及小腿(脛、腓骨)的關節、包括股髂關節、膝關節、腳踝關節活動的受限,尤其大腿(股骨)以球面以及一百二十五度的斜角突點支撐髖關節,腿的垂直是先決條件;當它轉前或轉後位時,對上端的髂骨以及下端的膝、踝關節造成扭、拉力.因而關節變形退化.或異常積滯如尿酸等等。
因此,這三個關節相對的移動而形成不對等間距的扭、壓、拉力,將引起腰痠背痛、臀部疼痛、膝關節痠痛、腿部無力、睡覺時抽筋、行動不良、蹲不下去、走路兩腳掌常互踢以及O型或X型腿等。此外,前述的三個腿部關節連鎖地錯位下去,會形成腓骨下端外突腳掌內翻、導致內翻掌及易扭傷等。
腿部相關關節受限的原因,主要分兩部份:a.股骨以上的壓力,即上半身活動不良或長期壓力不均;b.腳掌受力不均引起。現代人從小穿鞋,腳掌的二十六塊骨頭間的關節活動受限;有些穿高跟鞋或先天行動不良者,腳踝便易扭傷,對腿部影響更大。